近日,建設創新型云南重大科技成果展在云南省科技館開展。集團選送的《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和《東川河砂配制混凝土》兩個項目分別在展會上展出。此外,集團作為云南省第六批創新型試點企業,也在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展示單元展出。
其中《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項目是由集團技術中心承擔、建科院、市政總承包部、建材科技公司參與完成,主要研究針對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拆舊城改造、及建筑施工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的管理、回收、再生利用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研究。項目前期對昆明市的主要的建筑垃圾進行了調研分析,按照建筑垃圾的成分、可再生性和可利用價值,進行分類管理和利用。該項目目前已經申報并受理發明專利一項:一種對建筑垃圾進行綜合處理的方法;實用新型專利兩項:可再生能源能耗遠程監測系統及一種用建筑固體廢棄物骨料制作的透水路面磚。由集團商品混凝土部承擔完成的《東川河砂配制混凝土》項目通過研究東川泥石流河砂可以作為一種優質的建筑細集料,尤其適合配制綠色、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同時易于采選,與挖采山砂和機制砂相比,環保、安全、采選成本低。實現了東川泥石流河砂的減災性資源化利用。通過項目的研究及工程應用示范,累計推廣使用東川河砂達到109.26萬噸,河砂銷售額達到1.08億,東川河砂混凝土在昆明新機場多項工程中的推廣應用量達到155.8萬立方米,應用河砂生產混凝土產值達到5.77億元。工程應用效果良好,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在5月28日至6月1日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和《東川河砂配制混凝土》兩科技項目作為云南省建筑業重大科技成果的代表,也在交易會上展出。據了解,集團先后建立技術中心及下屬各單位6個技術分中心,成立企業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巖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通過云南省科技廳認定)、參與建設云南省工程抗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在積極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一方面通過引進省內外、國內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積極加強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通過關鍵前沿技術儲備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截至2012年底,集團共擁有專利124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集團共擁有省級工法247項,國家級工法20項;參編國家和行業標準4項,主編地方標準30項。
新聞鏈接:
200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在全省啟動實施了建設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為進一步調動全社會參與科技創新的意識,營造繼續深入實施建設創新型云南良好氛圍,向全社會宣傳展示云南省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組織本次成果展。建設創新型云南重大科技成果展共分為總況與展望、重點產業創新工程、重點行業、企業重大技術改造工程、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工程、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創新平臺建設工程、高層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程等9個展示單元,近300家單位、500項重大成果參與展出。在參展單位中,企業達到了196家,充分顯示了近年來云南省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初見成效。本次成果展時間為2013年5月至12月。
集團于2011年入選云南省第六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中試點企業的試點對象是從我省十大重點產業中的省屬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民營骨干企業(含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和轉制科研院所中,選擇一批在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理念和文化創新等方面基礎較好的企業進行試點和培育。主要目標是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探索促進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的有效模式和措施。通過在全省范圍內培育形成一批技術創新體系健全、持續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及示范性、帶動性較強的創新型企業,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促進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全省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
[align=center]【記者、責任編輯:謝文榮】[/align]
